『合爐』是現代人的用語,古時稱『祔祭』。就是三年服喪除靈完畢,奉神主入祖祠的一種祭祀。家禮大成云:『正禮父母之喪,既殯食粥,出葬既虞,疏食水飲,期而小祥,食菜畢,再期行大祥,-------靈座俟大祥後祔而除之。』。自舉靈(設立靈位)至卒哭(百日祭),孝男、孝孫,這段期間不可理髮、剃鬍鬚、出遊、出席宴會、看戲、唱歌、夫妻不可行房等。『小祥』就是一般人講的『對年』,死者不計閏,就是沒有閏月,對年對做,不可提前或延後(不可選日子)。『大祥』就是三年之祭,上古喪制說是三年,實際只有二十五個月就結束了,期間包括過三個年。家禮大成云:『大祥,即正禮第二祭,作三年不計閏,共二十五個月的朝夕奠,拜祭皆如前儀,除禫撤靈,奉��入龕,安神再拜。乃易素服,將杖焚於靈前。』。近代以來,閩南地區是以對年後又一個月,即舉行大祥除喪,只有十三個月。至於台灣地區,則以對年之後再經過一個重大的節日,才擇吉日良時大祥除喪,一般要十四、五個月。比起上古時代的二十五個月,幾乎減少約半數至一年。目前工業社會,一切講求速度的時代,縮短喪期,有其必要,實在是環境上的需要。但不可對年做完,馬上跟著做3年,當天就合爐。對年不可擇日,3年要擇日,合爐要擇時辰。有些殯葬業者,應主事者之要求,於出殯後,隨即於一日內,七七、卒哭、小祥、大祥、祔祭除靈,全數完成,如此也太過於草率及失禮。
我們要了解為何有大祥三年守喪之期?孔子曰:『子生三年,然後免於父母之懷;夫三年之喪,天下之達喪也。』。其意思是告訴我們,嬰兒出生後,要三年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,所以在父母過世後,孝子要守孝三年,來報答父母的恩情。現在時空環境背景不同,要守孝三年,是有它的困難,因此簡化喪期是有必要的,但也不能太過於簡化,而失其慎終追遠之禮制,讓孝道蕩然無存。
- Feb 09 Sun 2014 06:21
關於對年/三年/合爐 拜託大家幫忙
參考資料
董思偉(蓬萊叟)老師 講義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